欢迎光临火狐直播平台官网网站!

蒋昭义:弘扬川茶文化的抗美援朝老兵

来源:火狐直播平台官网    发布时间:2024-04-18 01:15:01

  今天的人物纪实报道,为您推出《蒋昭义:弘扬川茶文化的抗美援朝老兵》,采制:总事记者杨鸿、李攀奇,特约记者何云、吴晏波、齐叶兵;播音:胡铖铖、宋波。

  蒋昭义,四川内江人,1936年出生,1953年入伍到原高炮65师,曾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,1954年随部队回撤后驻防东南沿海地区。1963年响应支援地方商业的号召,转业后举家来到四川省名山县,先后担任县委机要科干事、办公室副主任、农机厂厂长、农机局局长、县委组织部部长、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,1996年退休。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转业到地方工作后,蒋昭义不论在什么岗位,都始终保持军人本色,勤奋敬业,实干担当。他还积极推动当地茶产业发展,推广茶叶种植,并为创建老川茶品牌、打造特色文化旅游贡献智慧和力量,在促进乡村振兴、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  3月22日上午,在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的蒙顶山上,88岁抗美援朝老兵蒋昭义的一声吆喝,拉开了老川茶今年新春开园采茶的帷幕。看到春雨滋润下,山上的千年茶园焕发出勃勃生机,山下数十万亩新茶园也进入了采摘季,蒋昭义心里倍感欣慰。自从61年前从部队转业举家来到这里,蒋昭义一直奋斗在这片土地上,为了当地茶产业的发展,可谓倾注了无数心血。

  蒋昭义:有人说我是“老茶头”,也有人说我是棵“老茶树”,还有人称我为“茶丈人”。我就是这样,要做什么样的事情,雷厉风行,说干就干,对准一个目标,永远不放松。

  1953年春天,刚满17岁的蒋昭义从家乡四川内江报名参军,来到抗美援朝战场。当时,战争已经接近尾声,他和战友们经历了几个月的炮火硝烟洗礼,停战后又在阵地上坚守了一年多时间。1954年秋天从朝鲜撤回祖国后,他随部队驻守东南沿海地区,历经战士、排长、连长等多个岗位的锻炼,“一不怕苦、二不怕死”的革命精神在他的身上愈发明显。

  1963年,为响应关于支援地方商业建设的号召,蒋昭义脱下心爱的军装,转业到了地方。转业安置时,他选择了川藏线上的四川省名山县。不久,他就带着妻子和才刚一岁的大女儿离开南京,来到这座当时还比较偏僻落后的小城。

  蒋昭义:当时部队动员十万干部支援地方的经济建设。大家就集中起来学习了40天,包括当时的商业政策等。组织安排我们做什么,我们就做什么,不讲条件,从来就没想过个人的事。

  蒋昭义被安置到县委办公室担任机要秘书后,因为工作表现突出,第二年就被选拔为办公室副主任,负责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和机关食堂的伙食管理。当时,国家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,为了搞好机关食堂的伙食保障,蒋昭义注重开源节流,自己动手改造出马蹄形回风灶,使食堂每个月的煤炭使用量减少了40%,有效节省了经费开支。

  蒋昭义:当时食堂煤炭消耗很大,我就根据报纸上的介绍,自己改造了一个马蹄形的回风灶,让火进入灶膛后,转几个圈,充分的发挥它的热量。后来,我们县上各个机关单位都在推广这个马蹄形的回风灶。

  后来,蒋昭义调到名山县农机厂担任厂长。他继续发扬军人雷厉风行的过硬作风,带领全厂干部职员紧盯农业需求抓生产,制造出稻麦脱粒机、插秧机、秸秆破碎机、甘蔗榨汁机等大量器械,有力推动了当地农业向机械化迈进。同时,他还为专门耕田的拖拉机设计装配了小拖斗,使这些拖拉机能够在农忙时下田耕地,农闲时上路跑运输,方便了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。在他担任厂长的五年时间里,农机厂面貌焕然一新,不仅为当地农业农村作出了贡献,厂里还实现了扭亏为盈。

  蒋昭义:我去的时候,厂里每年亏五万元,我走的时候每年赚五万元。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,我把那个厂管理到由亏本到赚钱。

  由于能力素质过硬,从1978年起,蒋昭义先后担任名山县委组织部部长、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。虽然走上了县级领导的岗位,但他依然保持实干担当和平易近人的作风。尤其在考察推荐干部过程中,他坚持原则,不分亲疏远近,将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推荐到县各部门和乡镇领导的岗位。在平时的工作中,如果有群众来反映问题或寻求帮助,蒋昭义都热情接待。他的四女儿蒋叶春曾经写过一篇文章,她这样描述父亲。

  蒋叶春:每天都有很多人到单位和家里来找他,有军人、职工、干部、农民,还有些是残障人士。无论谁来到我家,他都热情接待,碰到我们正在吃饭,他会叫上人家一起吃,饭不够就让妈妈做碗面条。有一次,有一位大叔到家里找父亲,父亲还没回家,我们问他有什么急事,他说蒋部长答应要帮他找优良公猪,为他家的母猪配种,我们听了哭笑不得。父亲就是这样一个热心为民的人,他经常说:人民公仆,就要为人民服务,办实事。

  四川省名山县境内的蒙顶山,是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植茶树最早的地方,其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。蒋昭义转业到名山工作以后,也因此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他和县文化局局长提出要把蒙顶山建设成茶文化旅游区的建议,并争取到县委和原雅安行署主要领导的支持。后来,县里成立了景区开发工作领导小组,蒋昭义担任副组长。经过一段时间紧锣密鼓的建设,蒙顶山景区于1986年7月1日建成开放。那天,山上聚集了4万多人,共同见证了这一难忘的时刻。

  蒋昭义:当时的名山县把种茶当成副业生产。我们有个目标,由开发蒙顶山来带动地方种茶产业大发展,真正为名山的老百姓做了一件事。从当时开始,名山茶叶就快速地发展起来。

  在这以后,蒋昭义带领农民开荒种茶,逐步扩大茶叶的种植培养面积,让茶产业慢慢的变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。同时,他还热情参加改良茶叶品种和改进加工制作流程与工艺,逐步的提升当地茶农种茶制茶的经济效益。

  蒋昭义:当时的县委每年下达茶叶生产指标,要求“减粗增细”,减掉粗茶生产,增加细茶生产,这样才可以赚到钱。

  1996年,年满60岁的蒋昭义退休了,但他依然心系茶文化的推广和当地茶产业的发展。当时,他听说有一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知名育种专家,退休后不再打算从事茶叶良种的培育工作。为了请这位专家重新出山,为名山培育出更多的茶叶良种,蒋昭义多次登门拜访。在蒋昭义的热情感召下,这位已经退休的专家重燃激情,答应了蒋昭义的邀请。他带着学生跑遍了四川北部和西部的多个茶区,优选了单株500个,陆续在名山中峰国家良种基地进行培育。

  蒋昭义:他这个人很正直,很有个性。我对他说,你是一个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,应该重新确立一个目标,在你有生之年为我们名山创造一到两个国家级茶叶良种。没有科研经费,我去帮你争取。

  为保留老川茶的优势,蒋昭义向当地主管部门建议培育筛选优良品种,建立川茶基因库。为此,他在75岁那年,还与技术人员一起在川西北的大山深处爬山选种。有一次,他在悬崖边上不慎滑倒,幸亏紧跟在身后的人及时伸手抓住了他,他才没有摔下50多米深的悬崖。差一点儿就与死神相遇,大家都为蒋昭义捏一把汗,他自己却表现得很淡然。

  如今,已是88岁高龄的蒋昭义依然情系当地茶农的产业高质量发展,他经常在小女儿蒋涛的搀扶下,跋涉在海拔1400多米的蒙顶山茶园之间。此外,这些年,他还笔耕不辍,出版了4本弘扬川茶文化的书籍。

  蒋昭义当年在朝鲜战场学会了一首朝鲜歌曲《在泉边》。每次唱起它,老人总会想起那段战火硝烟中的热血青春。时光已逝去了70多年,虽然青春早已远去,但那份热血激情依然还在他的心中激荡,他说,这也是他告别军旅60多年来,在这座异乡的小城依然奋斗不息、奉献不止的动力之源。

  今天的人物纪实报道,为您推出《蒋昭义:弘扬川茶文化的抗美援朝老兵》,采制:总事记者杨鸿、李攀奇,特约记者何云、吴晏波、齐叶兵;播音:胡铖铖、宋波。


进入微信公众号
地址:河南省巩义市杜甫路工业园区
电话:0371-60321221 手机:18703886388
Q Q:342146390 邮箱:a18703886388@163.com
Copyright © 2017 火狐直播平台官网